Conclusion總結

一、基本情況

第十二屆北斗盃全國青年科技創新大賽深受眾多老師及學生的喜愛和踴躍參與。今年的參賽學校及作品數量都比往年高出了1至2倍,大學組別有8間學校參與、高職組別有18間學校參與、中學組別(少年個人愛好者)有25間學校參與。這反映出大賽成功吸引了眾多學校及老師的青睞和關注,並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十二屆「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 實物類創新產品研發 製作獲獎作品,北斗杯全國總決賽結果,香港贏了優秀教師獎項及一隊中學生獲得二等獎。全國超過 980 份作品參與,進入總決賽的只有 110 份。恭喜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作品救災天樞—北斗衛星定位救災系統脫穎而出。全國總決賽中學優秀科技教師獎 15 名,其中一位也是來自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郭子傑老師。 在發佈新聞情況方面,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HKNETEA)在2021年4月30日發佈了關於「北斗盃」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新聞稿來宣傳大賽和發佈比賽結果。

二、取得的成績成效

根據本賽區十二屆大賽完成情況,本出大賽成功促進產教融合,使學校及老師開始重視及培養青少年的科技創新精神和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的新模式,從而培養出一批在衛星導航科技上有潛力、有作為的人才。此外,香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老師及同學們所研發出的救災天樞—北斗衛星定位救災系統在大賽中脫穎而出,可見同學們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在自然災難或火災發生時所面臨的突發情況(例如:救援工作)。為此,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HKNETEA)向學校及老師開展科普各項活動(例如工作坊、講座等)來宣傳和推廣關於「北斗盃」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資訊和知識來讓學校和老師能夠教導學生。這一系列的活動獲得了熱烈的社會反響,許多學校和老師主動查詢大賽事宜和大賽資訊。

三、好的做法和亮點

今年的大賽相比於往屆的亮點在於因疫情的關係,今年的大賽籌備期間都是以網絡的形式來進行宣傳及報名,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參與者可以通過以網絡的方式提交自己的作品和報告, 使整個大賽流程和報名方式都變得簡單和快捷。

四、對以下階段中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 ※

由於疫情的關係,為了應對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此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HKNETEA)全面使用網絡的方式(例如: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等方式)與學校及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整體來說,整個大賽的籌備和組織流程一切順利,沒遇到什麼困難。